|
|
 |
 |
|
|
产品型号: |
KTB2233 |
产品名称: |
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 |
产品报价: |
 |
产品特点: |
KTB2233/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蛋白1抗体IgG/0.1ml/0.2ml本公司主营抗体、一抗、标记一抗、标记二抗、蛋白质及多肽合成,由于篇幅所限,更多抗体及信息请致电详询! |
|
|
KTB2233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的详细资料: |
"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蛋白1抗体IgG
标记抗体(一抗)
0.1ml/0.2ml
本公司主营抗体、一抗、标记一抗、标记二抗、蛋白质及多肽合成,由于篇幅所限,更多抗体及信息请致电详询!
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蛋白1抗体IgG更多相关产品: KTB2234Anti-p58ipk/FITC 荧光素标记p58ipk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2235Anti-P63 protein/FITC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P63肿瘤抑制基因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2236Anti-p70 S6 Kinase/P70 Beta1/FITC 荧光素标记p70S6Kb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0234Anti-ASK1(phospho Ser83)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0235Anti-phospho-ASK1(Thr845)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小鼠磷酸化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0236Anti-ASK1(phospho Ser967)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细胞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0237Anti-ASPP1/FITC 荧光素标记p53凋亡刺激蛋白1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1231Anti-GDF8/MSTN/FITC 荧光素标记羊抗生长分化因子8/肌肉抑制素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1232Anti-GDF-9/FITC 荧光素标记抗生长、分化因子9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1233Anti-GDNF/FITC 荧光素标记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KTB1234Anti-GDNF Receptor alpha 2/FITC 荧光素标记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alpha抗体IgG0.1ml/0.2ml标记抗体(一抗)
相关知识>>>>>
抗体的功能: 抗体的主要功能是与抗原(包括外来的和自身的)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清除侵入机体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异物,抗体(antibody)是一种应答抗原产生的、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每种抗体与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使抗原失活,也可能无效但有时也会对机体造成病理性损害,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一些自身抗体的产生,对人体可造成危害。 zui初有人用电泳证明血清中抗体活性在γ球蛋白部分,故曾把抗体统称为丙种(γ)球蛋白。后来发现,抗体并不都在γ区;并且位于γ区的球蛋白,也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举行专门会议,将具有抗体活性以及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Ig),如骨髓瘤蛋白,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异常免疫球蛋白以及正常人天然存在的免疫球蛋白亚单位等。因而免疫球蛋白是结构化学的概念,而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可以说,几乎所有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极少数抗体为RNA),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 多克隆抗体: 定义1:由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不同抗原表位结合且免疫球蛋白类别各异。 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 定义2:对特定抗原所产生的一组免疫球蛋白混合物,每种免疫球蛋白能识别抗原分子上的一个表位。 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定义3:多种抗原表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机体产生的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混合抗体。 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免疫(二级学科) 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McAb)克隆选择学说:淋巴细胞在与抗原接触前就已经存在多种多样的与抗原专一性结合的受体,一种细胞带一种受体,进入机体的抗原选择性的结合其中的个别淋巴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产生大量带有同样受体的细胞群,分泌同样的抗体。当抗原进入体内,在机体中就会诱导出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如果要把这些抗体一一分开,用现有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是根本办不到的。1975年科勒(Kohler)和米尔斯坦(Milstein)将小鼠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培养出既能迅速生长无限繁殖又可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针对某一特殊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1995年,Katherine Knight博士在美国芝加哥Loyola大学成功地从转基因兔中获得了骨髓瘤细胞(Plasmacytoma),开创了兔单克隆抗体技术。与鼠单抗相比,兔单抗具有:首先,兔抗血清通常含有高亲和力抗体,可以比鼠抗血清识别更多种类的表位;其次,兔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许多在小鼠中不产生免疫的抗原;第三,由于兔脾脏较大,可以更多进行的融合试验,使得高通量筛选融合成为可能。 抗体结构: 抗体是具有4条多肽链的对称结构,其中2条较长、相对分子量较大的相同的重链(H链);2条较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相同的轻链(L链)。链间由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联结形成一个由4条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分子。轻链有κ和λ两种,重链有μ、δ、γ、ε和α五种。 整个抗体分子可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部分。在给定的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的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可变区位于""Y""的两臂末端。在可变区内有一小部分氨基酸残基变化特别强烈,这些氨基酸的残基组成和排列顺序更易发生变异区域称高变区。高变区位于分子表面,zui多由17个氨基酸残基构成,少则只有2 ~ 3个。高变区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该抗体结合抗原抗原的特异性。一个抗体分子上的两个抗原结合部位是相同的,位于两臂末端称抗原结合片段(antigen-binding fragment, Fab)。""Y""的柄部称结晶片段(crystalline fragment,FC),糖结合在FC 上。 " |
产品相关关键字: 抗体 标记抗体(一抗) 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 |
如果你对KTB2233Anti-p53BP1(Ser25/29) /FITC 荧光素标记兔抗人、大、小鼠磷酸化p53结合感兴趣,想了解更详细的产品信息,填写下表直接与厂家联系: |
|
|
|
|
|
|